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東勢坑的山林遊俠|徐秉正


自小在雙溪東勢坑成長的秉正大哥,說起過往的山居生活仍歷歷在目、念念不忘。

日本時代,秉正大哥的爺爺從屏東到美濃街上開運輸行,同時在東勢坑買地開山種甘蔗和香茅。二戰時,秉正大哥的父親為躲避日本徵召南洋兵,也進到東勢坑開墾,前後種了柳丁、釋迦、檸檬、鳳梨、荔枝等水果和民國5060年代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樹薯,一家人也養雞、養豬,秋天一到,秉正大哥的媽媽還會在沙洲沃土上種菜,在河埔地養鴨、養鵝。

當時他們住的是就地取材、自己搭建的茅草屋,屋旁十幾公尺高的桃花心木住有「山阿鵲」(台灣藍鵲),每天下午四、五點,一大群鳥便會飛回來,聒噪地講個不停;屋後有一大片白茅,吸引了喜歡吃白茅根的野兔棲息。茅草屋的屋頂在冬季的早晨會有白白的落霜;平日灶下起火,炊煙便從屋頂的隙縫中升起飄散,這些是秉正大哥對「家」最深刻的印象。

民國58年,秉正大哥六、七歲時,父母另外在手巾寮買了香蕉園,每天一早就要出門工作,傍晚才回來,留下他和妹妹兩個人在家。媽媽出門前會準備好午餐,叮囑要注意蛇和陌生人,等到父母的前腳一出,他和妹妹後腳一邁就當起四處探險玩樂的山林遊俠,抓魚蝦、採野果,滿山沿途都是他們的點心舖。說起小時候抓虎皮蛙回家,用絲瓜葉、柚木葉包起來後,弄好土堆生火悶燒的美味,秉正大哥臉上盡是滿足的神情。

山居生活充滿樂趣,但也有很多挑戰。秉正大哥說他以前每天的第一項功課就是讓自己安全,而且千萬不能生病。從東勢坑步行到竹頭背要兩個多小時、過五次水路,在夏天的豐水期,交通則完全阻隔。因此,他說在山林裡面生活的人要能樂天且隨遇而安,和鄰居之間要保持合作,不然生病就會是最大的危機。

而這處他心心念念的家園故土,後來在建美濃水庫的壓力下轉手他人,但他仍不時回去看望。八八風災後,秉正大哥說或許是爺爺當年開墾設立的東勢坑伯公召喚,他突然心生一念特地回東勢坑查看災情和現況,過往的生活記憶倏地掠上心頭,他向伯公祈佑順利買回土地,期許東勢坑未來能規劃作為核心保育區,讓動物可繁殖生衍,也期待能傳承過去山中人家的生活智慧,讓下一代人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



民國58年颱風吹毁茅草屋,左後方是一片至今仍未被砍伐的鐵刀木純林地。
(照片提供|徐秉正)

一家四兄弟姐妹在當時新植一、兩年的荔枝樹前合照。(照片提供|徐秉正)
重遊故地,荔枝樹今已約四公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