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黃蝶翠谷十二月鳥類觀察記錄


2015 NYBC美濃(黃蝶翠谷樣區母樹林部分)
高雄鳥會戶外據點每月第4週日(母樹林)賞鳥記錄

日期:2014年12月28日(07:30~10:50)天氣:有雲、風速:草葉略搖擺
解說講師:邱鳳松、施俊雄
參加人員:共54人
透過網頁http://goo.gl/RHSBKa 報名:8家庭28人(出席)、4家庭13人(缺席)
紀錄:楊秀登、劉昭能
報到簽名:楊秀登、單筒望遠鏡:劉昭能、邱鳳松
雙筒借出:11支、巨樹精靈:借出3本(購買0本)
植物解說:林忠安、圖鑑翻閱:何夏枝、宋淑芳、傅添保
催生美濃國家自然公園連署:劉玉芳(+19人)
鳥種數量:27種101隻(保育鳥種:朱鸝、大冠鷲(珍希)、鉛色水鶇(其他))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1031203自然田機器收割,土地教我們的事


原本預計在12/7要進行手工割稻和打穀的自然田

出發點不只是體驗,而是在一開始的育苗、撒種、鏟秧、手插秧等農事
都不假機器和石油化之手,最後的收獲,仍是想請林智生老人家來教我們

尤在收割前一週,也還想請林智生阿霸教我們留種,也因他腳傷住院未果。

等到12/7再做收割,恐怕沒多少收成。建議我們趕快搶收。12/2,田間管理的元鴻幫我們巡田,發現穗已黃穎,麻雀啄食的不亦樂乎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分享活動》12/02日本的食農教育與營養午餐

上個月邀請龍肚國小黃鴻松主任談日本食農教育聽眾反應熱烈;因此,接下來我們將邀請上下游新聞市集的駐日記者-簡嘉潁(也曾經是旗美社大城鄉交流專員唷!),再談日本的營養午餐政策和食農教育,時間是12/2(二)晚上七點至九點,歡迎到美濃愛鄉前禾埕一起來聊!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黃蝶翠谷十一月鳥類觀察記錄



日期:2014年11月23日(07:30~10:50)
解說講師:賴穩元、傅明玲
參加人員:共55人(網頁http://goo.gl/RHSBKa 報名:10家庭35人)
紀錄:楊秀登、劉昭能
報到簽名:楊秀登、單筒望遠鏡:劉國維
雙筒借出:13隻、巨樹精靈:借出4本(購買3本)
鳥照攝影:林皇佑
植物解說:林皇佑、圖鑑翻閱:何夏枝
催生美濃國家自然公園連署:劉玉芳
鳥種數量:26種87隻(保育鳥種:黃鸝(瀕危)、朱鸝、鳳頭蒼鷹、大冠鷲(珍希)、鉛色水鶇(其他))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11/23和禾歲記-貢寮水梯田的故事 播映會

11/23(日)上午在美濃客家文物館將有一場精彩的記錄片放映-「和禾歲記-貢寮水梯田的故事」。講的是貢寮山區的水梯田,無法機器作業又沒有高經濟價值,但狸和禾團隊仍和在地居民堅持耕作,這背後的里山故事實在太精彩!歡迎大家參加,為協助客文館方作業,請大家事先報名喔!

貼近在地且創意十足的狸山小市集也會在田園音樂節和大家見面,歡迎各位來認識貢寮水梯田喔!

11/22(六) 狸山小市集@美濃田園音樂節好物市集
11/23(日) 和禾歲記-貢寮水梯田的故事@美濃客家文物館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自給自足的藝術家|王耀俊、林彥伶


2008年,一對藝術家夫妻帶著兩個孩子,住進美濃山下有院子的樓房。房子的圍牆邊原本即有一排桃花心木,從事木雕創作的耀俊老師又多種了鳳凰木、欖仁等好幾種樹和可當建材的竹子,修剪的枝葉用來燒飯、煮熱水、當堆肥;擅長纖維藝術創作的彥伶老師說自己喜歡種可以吃的東西,於是院子裡有香蕉、木瓜、番茄、橘子、草莓,及蘿蔔、苦瓜、蘆筍和各種葉菜等等,青黃不接的時候,還有烏甜仔(龍葵)、野莧菜和活力菜(赤道櫻草)等野菜可以採來吃。

除了會隨季節變化色彩的植物之外,這一家人還養了狗、貓、雞、鵝。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茶頂山的世代茶農|詹燕和、詹帛勳


燕和大哥常一邊說話、做事,一邊信手就把現採的茶葉放進嘴巴裡嚼,這是茶農採無毒栽植才有的自信。

從年輕時候開始,週間在屏東內埔的公賣局(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上班,假日必回美濃做農事的燕和大哥說起詹家製茶的歷史。曾為古時帝王製茶的詹家從中國過海到新竹竹東,清朝時代遷移至美濃,是最早到茶頂山生活的人家。祖先在茶頂山上發現野生茶,便開始製茶,還種植水稻、樹薯和菸葉,直到距今六十年前,又移下來到龍肚北巷。至今詹家族人到美濃已有七代,多在住家周遭的茶頂山地種茶。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美濃里山成果分享會‧11月臨暗食堂


本週日(11/16)晚上六點至八點,我們將辦理美濃里山成果分享會,
另外也是我們每月一次在地食材討論會-「臨暗食堂」的餐會。

當天除了就里山生態調查,培力串連網絡與臨暗食堂的發表以外
長青和芷琪所負責的里山人物誌的分享,也邀請了二位里山人物代表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東勢坑的山林遊俠|徐秉正


自小在雙溪東勢坑成長的秉正大哥,說起過往的山居生活仍歷歷在目、念念不忘。

日本時代,秉正大哥的爺爺從屏東到美濃街上開運輸行,同時在東勢坑買地開山種甘蔗和香茅。二戰時,秉正大哥的父親為躲避日本徵召南洋兵,也進到東勢坑開墾,前後種了柳丁、釋迦、檸檬、鳳梨、荔枝等水果和民國5060年代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樹薯,一家人也養雞、養豬,秋天一到,秉正大哥的媽媽還會在沙洲沃土上種菜,在河埔地養鴨、養鵝。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日本孩童的食育與農業風土─南阿蘇村中松小學的食育實踐


文|林芷琪

美濃龍肚國小的黃鴻松老師以食育為主題,在2014年的春天到日本見學四個月,從九州到北海道,共參訪二十所中學、小學及幼兒園。十月初,鴻松老師受美濃八色鳥協會之邀,以「日本孩童的食育與農業風土」為題,分享他去日本的遊歷見聞,吸引許多關心孩童食育發展的朋友聚集到暗埔頭的禾埕上聆聽。

日本的食育基本法

鴻松老師首先說明了日本的「食」際現況:孩童與家人間的互動不足,常常是自己一個人吃飯;飲食習慣錯亂,外食、速食增加,偏食者越來越多;食物生產體驗不足,對食物生產者、烹飪者的感謝之心越漸稀薄;以及,不重視飲食禮儀,傳統飲食文化傳承減少等等。在此背景下,為改善家庭和學校飲食生活、增進國民健康等目的,日本政府遂在2005年頒布食育基本法,並隨即於各級學校積極推展。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20141104自然田觀察


今日正式進入斷水,為收割做準備(等待土壤乾燥,好割稻~)

灌足米漿的稻穗紛紛垂穗囉~
斑文鳥可也沒閒著,忽上忽下的飛舞著,不斷尋找可以大 快朵頤得好位置!


20141020自然田觀察


稻子開始陸續開花結穗了~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來信:泥土還在嗎?

美濃的好朋友、差事劇團鍾喬今日來信:

寫了篇文章與你們分享。
更想起今年到你<鄉>走訪的時光....
共生文化與食安問題的關係,是在具體社會的具體危機中,創造一種與民共生的願景。它也已具體落實在日本「大地藝術祭」,及台灣的美濃、宜蘭、埔里。
誰說飲食男女的文化,一定得在都市文創、市場、潮流的競比中,才顯現產值?食安危機提供一種我們共思泥土化文化的深層契機。畢竟,每一個在這片土地上呼吸的身體,都是一粒種籽,但,泥土還在嗎?
全文閱讀: 「食安轉機 重新與泥土對話」 中時言論廣場2014.11.02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翠谷雙溪賞鳥趣-推廣、經營、蹲點、開發、串連

灰喉山椒鳥

文/劉昭能(美濃八色鳥協會理事長)

這次透過網頁(http://goo.gl/RHSBKa)報名的有10個家庭39人,但如期來的有5個家庭17人,並能全程參與完畢,一個家庭遠從台南佳里來到翠谷,第一次來美濃賞鳥。我分別各致贈一張兌換券。另外一位何小姐,七點前就來了,由高鳥訊息,初接觸賞鳥,不僅全程參與,也主動協助翻閱圖艦,值得贈送一張兌換券。再加上旗美社大賞鳥班學員,前前後後來了近50人(有些慢到的並未趕上團體合照)。講完開場白後,以往例拍個團體照(這次又忘了拿大鳥圖),並徵得將照片上傳的同意,惠文以大鳥圖片(陳世明拍攝)解說在翠谷『今天可看、未來可看的鳥。』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體驗傳統記憶與在地智識的美好-杉林金興社區參訪



文/黃郁婷

在八八風災過後,許多地區開始省思自我,又或許是政府政策的弄巧成拙,寄人籬下(永久屋)的過程中,發現家鄉曾經的美好,金興社區則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重織過往的記憶。雖然在八八風災時沒有嚴重的災情,卻因為地形與小林村相似,經由專家學者看勘過後,以「遷村」為建議,村子的四散分離讓坤哥燃起重建村子的使命,重現過往的生活感,這個「過往」的意義很深遠,包含著歷史的記憶、長者的智慧、村子的溫情甚至是未來的期待。

金興社區參訪,讓苧麻回到生活中的里山行動!

初到金興,大合照。

文/周季襌
其實離美濃只有半小時,進入杉林小路周圍是山無房,還沒分辨完在山間的作物,眼前出現一個小集村。一棵樹和一小片空地讓人自然停車,走路進社區。最先跟大家打招呼除了坤哥,就是一隻有趣、亮麗又作工溫暖的龍雕塑,這是社區基地的圍牆,村子裡的信仰是伍龍廟。大家正在做紅龜粿和苧麻粿,是滴!超期待的這個,全株可用的苧麻真偉大!雖然龜模是塑膠的,但是村子裡的互動溫度加上樹下準備蒸粿的柴燒,熱情滿點。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1023臨暗食堂第三回-自栽自養的手作食物

上個禮拜四,臨暗食堂改到軒味屋聚會,參與的人數打破紀錄,約有三十人。

入秋的夜晚,大夥紛紛帶來拿手菜,用美味和笑語溫暖彼此。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黃蝶翠谷十月鳥類觀察紀錄


日期:2014年10月26日(07:10~11:00)
解說講師:李煥財、黃秋萍
參加人員:共46人(網頁報名:5家庭17人)
紀錄:楊秀登、劉昭能
單筒望遠鏡:劉國維、吳少元
助理解說:陳惠文
翻閱圖鑑:何夏枝
鳥種數量:25種76隻(保育鳥種:朱鸝、紅尾伯勞、鳳頭蒼鷹、大冠鷲、鉛色水鶇)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客家民俗植物臭蜂仔

本日進出火坪跟著高師大學生進行除草活動,認識了一種特色植物:山粉圓;美濃稱呼為「臭蜂仔」,是野生的天然珍品。

臭蜂仔整株經曬乾可取用種籽。

高師大地理系出火坪除草記實


過了一個夏天,新生伯位於出火坪的農地上密佈了各種草,主要是蝦公夾(白花鬼針草)、霍香薊、蔓澤蘭,牛筋草也不少。在進入陽光較少、雨水收斂的秋冬時節,正好也來除草,這樣應該可以維持一整個冬天。

高師大地理系的劉淑惠老師這學期開設了「地景生態學」的課程,運用的材料正是她剛出版的《看見台灣里山》,這堂課不只是室內學習,她也帶著學生到日本千葉市原市的谷津里山進行里山活動與交流。因為去年接觸了營建署美濃里山的計畫,也幾乎認領黃蝶翠谷的環境維護工作,帶著垃圾袋與手套,就讓學生來撿拾垃圾以及除草工作。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宜蘭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參訪美濃雙溪翠谷(母樹林)賞鳥記錄

日期:20141018日(15001700
解說講師:劉國維(美濃八色鳥協會)
參加人員:共33
紀錄:楊秀登(旗美社大賞鳥班學員)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今晚七點,談日本孩童的食育與農業風土

今天晚上七點,龍肚國小黃鴻松老師的分享有關日本的孩童食農教育,地點在美濃愛鄉前的禾埕,歡迎大家來參加喔!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靈山腳下福菜田



已經九點,彌濃庄開基伯公管理人宋茂雄阿伯突然跑來:「走!跟我去拔福菜。」

倉促拿了草帽、斗笠,致電芷琪老公、土豆,到阿伯家集合。伯母正在整理福菜。

美濃里山學園10/4與10/6兩場講座歡迎參加!


十月份,兩場美濃里山講座邀請大家一起來參加。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在地米做手工粄條 美濃軒味屋堅持夢想


來自美濃陶藝之家的鍾晴庭與做服裝設計的鍾富源這對年輕夫妻回到美濃,開了客家創意料理店-「軒味屋」。因為對餐飲的熱愛,晴庭沒有接手作陶藝家,而在大型港式餐廳、西餐、越南料理、貝果輕食店等地方工作,累積了豐厚的餐飲籌組經驗,再加上熱衷開發菜色,積極認真,獲得很多廚師及餐廳師傅的私房教學和料理手法。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黃蝶翠谷九月鳥類觀察記錄


高雄鳥會戶外據點每月第4週日黃蝶翠谷(母樹林)賞鳥記錄
日期:2014年9月28日(08:00~10:20)
解說講師:葉明中、張明珠
參加人員:共25人
紀錄:劉國維、劉昭能
鳥種數量:18種66隻(保育鳥種:紅尾伯勞、朱鸝、赤腹鷹、大冠鷲)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水田裡的鷹斑鷸


文/張正揚 臉書


繼高蹺鴴、小白鷺和中白鷺之後,美濃山下的水鳥樂園又來了新訪客--鷹斑鷸。














旁邊一塊泥水混和的田地,和鷹斑鷸的羽色接近,鷹斑鷸活動其中幾乎隱身。我停在路邊拍攝,即使只有三、四公尺距離,也沒有要飛走的意思。


























鷹斑鷸是候鳥,若美濃持續提供如此棲地環境,鷹斑鷸會不會考慮留下來?






水田裡的高蹺鴴

文/張正揚 臉書

水田裡的高蹺鴴
秋來,作小冬(「裡作」客語)的的季節也來到。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空軍變陸軍的台灣赤蜂

前陣子,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從台南關廟來黃蝶翠谷養蜂的蜜蜂王子-蔡世澤來訪














靜慧請他看看美濃愛鄉辦公室屋頂的蜂巢,他確定是台灣赤蜂。
應該已築了一段時間了。平時沒細看,倒也沒發現。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美濃里山的聯合行動發想-黃世輝老師來訪


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創新技術研發中心主任,黃世輝老師來訪
主要是想請他對美濃里山或在地文創能有一些激想和分享

此次只是先請他來認識美濃,還談不上開發

於是我們帶他先去拜訪果然紅鄉野學堂的元鴻夫妻

元鴻家的元鴻米、老蘿蔔、蘿蔔苗與蘿蔔絲等豐富的在地農產加工品

加上他們豐富的務農經驗,讓世輝老師聽的津津有味!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0917臨暗食堂聚會-傳統與創新的料理高峰會

這個九月很有趣,本次聚會的一人一菜
希望大家要以在地食材為主。

在地米做的粄條,美濃產的芋荷、豆豉、酸筍、絲瓜、紅豆、破布子、美濃豬肉、玉米筍等等的食材,在臨暗的夥房禾桯前一字排開。每道菜都代表了一個故事。也許是兒時與長輩一起下田或在灶下撿菜的記憶。吃來份外美味。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美濃里山講座】黃鴻松:日本孩童的食育與農業風土


日本孩童的食育與農業風土


2014年,鴻松老師走訪了日本許多地方,
看到日本對孩童的飲食教育,來自土地、來自農業,
孩子透過農事體驗親近泥土,對性格的養成與安定情緒有著深遠的影響;
學校與農事生產的合作,當地的人文風土與鴻松老師的個人觀察,
值得與美濃里山發展對話與討論。


時間2014年10月6日(星期一)晚上7點至9點

地點:美濃愛鄉協進會前禾埕(美濃區福安路12號

講者:黃鴻松老師(美濃龍肚國小主任)

與談:劉淑惠老師(高師大地理系助理教授)

【美濃里山講座】張坤淋:龍水社區--生態旅遊與社區產業營造

最新消息(更新9/19 pm11:00)
因鳳凰颱風來襲,明日講座取消,再另擇時間辦理。造成困擾,非常抱歉。

龍水社區--生態旅遊與社區產業營造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美濃洋巾綁法有幾種?


美濃的洋巾是客家婦女的農事裝扮,為大家示範的是黃安妹女士,內部一層吸汗,不讓汗水流至臉上;外部一層防曬防塵。洋巾樣式多種,都是正方形的方巾,透氣又實用!


還有其他綁法嗎?期待大家的分享!

影片請放大比較看的清楚!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我家住在東勢坑


「越過豬哥石,來到伯公艮,穿過鱸鰻穴就是我家。」

桂月26日,徐秉正大哥帶著我們一行進入他思思念念的老家。

徐秉正,曾是藍色東港溪最初加入前50名之資深會員。屏東社大創立時擔任「山海活動社」指導老師,當時創下屏社大一屆招生120名的最高記錄,直到後來分身乏術下就卸下指導老師。透過救難協會鍾馗與老青蛙結識,也才有今日與愛鄉相會之緣分。

緣分就是如此。秉正大哥來到黃蝶翠谷的故事起頭,乃是日本時代在美濃經營運輸行的爺爺為了不讓兒子成為少年兵,機緣買下了東勢坑土地,於是秉正大哥的父親從屏東攜家帶眷來到此地,開始了農場墾拓的生活。


秉正兄為我們帶來許多老照片,從照片中述說著過往的故事。他熱愛著在這裡度過的童年歲月。即便充滿了危險,但也充滿了樂趣。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種下地瓜、出水口綁紗網

0824自然田,種下地瓜與持續除螺。黃小姐說應該要再晚一點種,九月後種結果率比較好,現在雨水還多,天氣不穩定啊!她邊念,還是邊準備教我們種地瓜。

前一天先請傑興打了一畦畦的地。為了排水透氣,這樣最適合地瓜生長。


品種是台農67號,地瓜苗需平放,每株之間要有間隙,否則結果時太靠近都會長不好。

自然田的人物寫真

0824自然田的人物寫真

苗栗田鱉米的李璟泓來看看自然田,他覺得也許燒炭坑這裡還有田鱉喔。這位龍貓爸爸,竟然連開車時聽的音樂也是龍貓卡通的原聲帶。太傳神了!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香蕉誘螺法

0823燒炭坑自然田,第一塊秧苗生長良好,第二塊田受螺害較嚴重。


黃小姐,安妹女士在田間管理員出國期間,真是很擔心我們的自然田,連續撿了三天的褔壽螺。特此再感謝(一鞠躬)




李璟泓和他們家的龍貓森林

看過大田鱉嗎?今日邀請苗栗田鱉米重要推手-李璟泓來分享


田鱉是台灣原生種的水生動物,捕食蝌蚪、青蛙等昆蟲維生。早期在台灣農村很常見,後來因為農藥使用與大規模的開發因而慢慢消失。
李璟泓帶來了田鱉的標本

現場傳著觀看著

黃蝶翠谷八月鳥類觀察記錄

高雄鳥會戶外據點每月第4週日黃蝶翠谷(母樹林)賞鳥記錄

日期:2014年8月24日(08:00~10:30)

解說講師:王健得、柯樹恩

參加人員:共44人

紀錄:楊秀豋、劉昭能

鳥種數量:12種38隻(保育鳥種:鳳頭蒼鷹、大冠鷲、朱鸝)
1.洋燕 × 2
2.大冠鷲 × 5
3.樹鵲 × 2
4.五色鳥 × 3
5.鳳頭蒼鷹 × 1
6.朱鸝 × 2
7.蜂鷹 × 1
8.小彎嘴畫眉 × 1
9.白環鸚嘴鵯 × 5
10.灰喉山椒鳥 × 2
11.翠鳥 × 2
12.綠繡眼 × 12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黃鱔出沒注意


昨晚,同事阿斌在自家「泉水窩」水圳邊發現一長一短的黃鱔。

夏季落大雨時,黃鱔常會出現在鄉間圳溝,也吸引許多鄉野達人帶著頭燈,手持網子抓鱔魚。

宋永松老師回憶水圳早期尚未水泥化、農藥未普及時,溝渠裡頭都會有滿滿的黃鱔、白鰻苗,可惜現已不復見過去的盛況。

有一首與鱔魚有關的客家童謠是這麼唱的:

   釣檳彎彎,釣黃鱔。
   釣檳拱拱,釣滿桶。
   釣檳直直,釣冇食。
   釣檳短短,釣核卵。
   釣檳節節,釣團魚(鱉)。

客家童謠裡頭還有許多與農村小動物有關的念謠喔,讓我們一起持續探索。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美濃里山考



幾乎無例外地,對於「里山」的介紹文章開頭都會這麼寫著:

里山倡議源自於日本.....

今日談及「里山」一詞、概念應在地化課題,詩人信手捻來:「里山」要對應「社官」,即會找到本土的解釋。

頃刻,我們開始討論起日本文化乃集大唐文化精華,這「里山」還真有中國文化之味道。

的確,中國古籍《漢書》即已存有「古者二十五家為里,里則各立社」。里即聚落,社為里的祭祀空間。展現出人與土地依存的關係。

【美濃里山講座】李璟泓:我們買了一片「里山」--苗栗田鱉米與龍貓森林


消失近30年的大田鱉,讓苗栗通宵山區的一處山溪田,自此出產具有台灣里山意義的「田鱉米」,李璟泓帶著妻小買下附近一小塊里山生態系的谷津田,讓孩子和眾多野生動物為鄰居,和大自然共處,那對孩子來說有什麼不一樣嗎?

本講座邀請大家用孩子的角度來認識里山,爸媽會問自己要留什麼給孩子嗎?回答問題前,先來認識李璟泓一家人的龍貓森林吧!

時間:
2014年8月24日(星期日)上午九點至十一點

地點:竹頭角小學堂(美濃區興隆里興隆一街30號)


相關故事:
我們買了一片谷津田
通霄 77歲老農轉做自然農法,守護夢幻水生昆蟲 大田鱉

除螺招式大募集



自然田插秧翌日,秧苗即已受福壽螺危害,損失六分之一,尤其以下坵最為嚴重。

除了人為補秧之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小秧苗免除螺害呢?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猜題:誰留下的腳印?


八月十七日下午大家一起補秧時,阿斌發現了這排腳印:規則、有爪子。

國維說:鱉還是龜?

請教生態觀察家威庭,威庭說:沒有猜鱉是因為這個腳印很小,而且沒有拖著一條尾巴的痕跡。

幾經討論後。

威庭說:龜鱉的腳印好像真的不一定會有尾巴的痕跡,而且龜笑鱉無尾,鱉尾短短的,走起來可能就是這樣吧。

蜂農士澤說:緊密的外八字尖腳印, 以及沒有尾巴痕跡拖行, 鱉在此路過!

答案出爐了!鱉拜訪了我們的自然田。是來吃福壽螺的嗎?

裡面還有大的鳥與小的鳥,大家要不要繼續來猜猜是哪些鳥來拜訪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