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端午綁粽心想事成


想要親自包粽好多年了。

自從媽媽走後我再也吃不到滿意的粽。因為沒把媽媽的功夫學起來,每到端午心裡就升起淡淡的惆悵。拍紀錄片後認識很多常民料理的達人阿婆,她們跟我分享自己做的粿、自己包的粽好好吃呀,可惜她們的孩子都不許老人家再做那麼累的事。老人家不做的事,我們應該來接續。因著這些念頭讓許多朋友相應,我隨口一說這事,馬上有人自告奮勇要來教,當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就沒有理由猶豫了。

第一次包粽有很多趣事,年輕的帥哥教一群歐巴桑小姐綁粽讓我們的身價馬上跌停板。老師是關廟的養蜂達人,年紀輕輕入行已十年,會教我們包粽子是因為拍他養蜂的故事,聊到環境對蜂的生態改變影響甚巨,因為養蜂他熟稔每一種植物的特性,山上這時月桃正開著串串的花苞就說起月桃葉粽了。


要學包粽子當然要從備料開始。從小吃慣了竹葉粽的我對月桃葉的味道有點質疑,不過既然這個時節盛放,理應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朋友家田邊剛好有一大叢,我就順著老師教的方法處理,還真是搞工啊,光撕葉梗到逐一洗滌就花掉一上午時間,再水煮一個半小時(去鹼),瀝乾備用。

尋著媽媽留給我的味道去採買粽餡,那是一種與親人最好的連結。透過這個過程,開始和家鄉的長輩們話家常憶過往。從自己炸豬油到炒紅蔥頭,每一環節都認真對待。

當天,每組人把備好的料一鍋鍋拿到農莊來,老師現場教學指導,因為有人來插花,現場開始有點混亂。有人包葷料綁到別人的素串裡,SIZE有大有小,連隔壁91高齡的阿婆也來幫忙,阿婆一來安安靜靜綁著,不管我們這些年輕人七嘴八舌,末了有人開始米不夠、葉子不夠、餡料剩一堆的,才知道原來阿婆包的型最漂亮了,但是料放太了!哈哈哈,笑死第一次包粽子的我們,這話題肯定可以延燒久久。

不知道柴火煮粽至少要二小時,阿善為大家煮一大鍋湯原本要來配粽吃的,結果大家都餓著肚子去吃粄條。待整個粽串煑好已是近黃昏了。

包粽子真搞工啊,難怪阿婆的孩子都不許她們再做。況且一次包很少只包一串的,至少是備二串以上的料才好做,而且自己包的各方面細節都是新鮮實在的。”早就該自己來包了”,有人這麼說著。

是啊,我們常說魔鬼藏在細節裡,可能是我款料的每個環節都認真處理,所以雖然包的形狀不好看,對粽的品質也影響不大,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月桃葉的清香正好不需要太多餡,淡淡的葉香配著米香就是自然好味道。還有朋友問有沒有要賣啊?

食材才是關鍵,備料也是一種學習,下次我們再來燒肉粽。